一个优秀的植物设计,可以满足以下两个层次的内容:
1. 设计满足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如喜阳、喜半阴、忌涝、忌夕晒等等,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例如,牡丹适宜生在坡地和侧方遮荫的地方,防止积水烂根,如若选择的生长地不对,很容易就会“死给我们看”。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仅仅是图纸上的一笔,但对于植物来说,它们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2. 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的物候优势,在不同的季节体现季相景观,营造一个变化的景观。在一个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是不变的,而植物确是无时无刻在变化,不仅仅是季相景观的变幻,还有从小到大,从矮到高的转变,或者发生群落的演替,是实至名归的变化的景观。不仅如此,植物还可以装饰某些硬质元素,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因素。
3. 设计深入挖掘植物的不同特性,多种植物搭配设计,展现植物的软质空间变化。用植物塑造园林空间已经是当下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不同尺度不同密度的植物搭配空间效果也不同。
1. 基于场地的不同条件,搭配具有不同功能的植物,构建生态群落,充分发挥群落的生态效益。例如,在居住区等小尺度下的场地中,应在群落外围应采用降噪和滞尘能力较强的植物,在群落内部应采用具有杀菌作用和产生负离子较多的植物,最大限度的发挥小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在工厂附近的防护林中,应主要采用对重金属离子或SO2等污染物质具有吸收作用的植物。
3. 设计多样性高,群落稳定的植物群落,为其他物种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栖息地,在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的今天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例如那些生存在城市环境中的鸟类,保护鸟类资源的同时吸引更多的鸟类到城市绿地中来,维持生态平衡。与此同时,也可打破水泥森林,满足人类亲近自然的需求。
在以往的设计项目中,植物景观设计往往是整个设计项目的最后一环,没有得到设计师的高度重视,这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植物的大面积死亡,景观空间异质性极低,植物群落不稳定,几年后便需要再次更换,设计后的景观自然气息弱,仅能满足“游”不能满足“憩”。近两年以来,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才逐渐被设计师认可,目前已经有部分设计公司开始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到了方案设计环节。由此可见,植物景观设计正在逐渐发挥它在景观中的价值。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来探讨一下三山五园绿道项目中的植物景观设计。
三山五园绿道项目建设范围内现状条件较为复杂,现有绿地中有大量乔灌木的植被覆盖,但多数植物品质较低,树龄较小,植被条件较差,需要在建设中提升绿地整体植物栽植效果,增加植物种类,重新调整组织植物群落,改善景观面貌。
三山五园绿道的植物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点原则:
1. 保留原有品质好的大乔木。
尽量保留场地内品质较好的大乔木,包括杨树、柳树、国槐、旱柳、银杏、悬铃木、玉兰等,必要的情况下可少量移植到绿道建设其他需要的绿化区域。
2. 以乡土植物为主。
在总体景观效果指导下,参照项目相邻绿化带的设计风格和植被品种,以乔木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
3. 节约成本,新优植物仅在重要节点布置。
苗木规格根据种植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的重要性进行选择,考虑到造价控制原则,新优植物品种仅在面临城市重要区域的重要节点进行点缀,并不大量使用。
下面我们根据几张现状照片来探讨三山五园的种植方法。
节点1:
-
群落结构:乔+灌+草
-
种植方法:保留了原有植物绦柳,补植了一部分金银木和圆柏,点缀了彩叶植物紫叶桃,在道路两侧种植了鸢尾、玉簪、萱草等形成道路花带。
-
季相分析:春季可观紫叶桃、金银木、萱草;夏季可观紫叶桃、金银木、玉簪、鸢尾;秋季可观紫叶桃,冬季可观圆柏。
节点2:
-
群落结构:乔+草 灌+草
-
种植方法:作为入口部分,主要采用了一些色彩明亮、对比性强的植物,包括西府海棠、连翘、紫叶小檗、山桃、紫叶李等,搭配了少量的油松、云杉属等常绿植物。
-
季相分析:春季连翘、紫叶桃、山桃、西府海棠等春花植物竞相开放,夏秋季节紫叶小檗、紫叶桃等彩叶植物仍然可观,冬季油松、青扦等植物仍为绿色,保证了四季景观。
节点3:
-
群落结构:乔+草 灌+草
-
种植方法:保留原有植物国槐,补植油松、沙地柏等常绿植物,在道路转角处配置紫荆、山桃、紫叶桃、连翘等,形成道路转圜时的视觉焦点。在林缘地带种植紫叶小檗篱,凸显种植层次,在路旁以花带的形式栽植玉簪、萱草。
-
季相分析:春季紫荆、紫叶桃、山桃、连翘等春花植物开放,紫色、红色的观花植物与绿道的铺装交相辉映。夏秋季节彩叶植物紫叶桃,以及草花类植物鸢尾等仍然具有观赏价值,冬季油松、圆柏、沙地柏等植物仍为植物景观贡献绿色。
从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三山五园绿道的植物景观已具雏形,植物种植的植物材料以乡土材料为主,三山五园绿道基本已经达到了景观连通性,但是其生态连通性和生境连通性还不能证实。绿道是保持地区生物多样性、降低栖息地破碎化的重要措施,是具有不同宽度的、连成网络状的走廊系统,绿道理论上应该承载景观游憩和生物保护双重功能,目前中国的绿道建设尚且没有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考虑到绿道建设中来,未来的绿道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这一带皇家园林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今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三山五园地区是指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这一带的皇家园林伴随着北京850多年建都史而兴起,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创新思想的策源地和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