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实践综述源景园林-花园设计行业新闻源景园林-花园设计资讯源景园林-花园设计陕西源景园林有限公司官网-西安屋顶绿化设计-庭院绿化-屋顶花园-陕西园林景观设计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实践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7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谢珊  浏览次数:865

 ——西部云谷,既有生态系统又有生态质量的科技园区。

西部云谷,培养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构建“5分钟工作生活圈”,是“高举旗帜、聚焦主题,产城融合、以人为本,产学研投、全生态链,青春社区、不夜氛围”的科技园区升级版。

西部云谷海绵城市建设最大的特点在于绿色屋顶,已有5栋单体楼实施绿色屋顶改造。在材料上,通过轻型土壤介质、轻型保水介质等新材料的研究工作,发掘到“环保多孔岩”、“宝绿素”、“农用岩棉”等重量轻、保水能力强的特殊介质,大大提升了绿色屋顶的滞蓄能力。在工法上,把楼顶电梯间看做“二层屋顶”,在其下方设置雨水集水桶并连接浇灌系统,最大限度做到应收尽收,实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绿色屋顶项目中零的突破。

这些简便易行、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微创新”,既达到了雨水综合利用的目标,比起常规做法更加注重雨水滞蓄、收集、净化、利用的效果,更美化了环境,是以海绵城市功能为主、兼顾景观功能的具有“西咸特色”的绿色屋顶。

——兴咸路,没有井盖的海绵路。

兴咸路、数据八路、信息四路等8条30余公里道路都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改造。兴咸路两侧原来的雨水口改造成了沉泥井,路牙进行了侧向开口,并设置了拦污槽,两侧的绿化带中布设了低于路面30公分的生态草沟,呈S型绕开了树木,将85%的路面雨水收集到两侧绿化带进行过滤、滞留和渗蓄。大雨时,则会通过生态草沟中的溢流井排入市政管网,即使出现50年一遇的暴雨,也能靠道路红线外的调蓄塘进行调蓄错峰,保证路面无积水。

 ——环形公园、白马河公园等,发挥海绵作用的城市绿地。

环形公园是围绕沣西新城核心区的城市带状公园,全长12.5公里,该项目依托与城市多条道路相接壤的优势,利用公园中的下沉式绿地、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等多种低影响设施,对过量雨水进行消纳,缓解了道路的减排压力,降低了海绵城市建设成本。

——城市河湖水系,“自然海绵”的保育与修复。

城市河湖水系是一块“自然海绵体”,一方面,可有效收纳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外围河流水位快速上涨,起到调蓄作用;另一方面,对城市暴雨径流进行分流,缓解排水系统压力,保障城市防洪安全。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境内共有渭河、沣河、新河、沙河等四条河流,水系发达。西咸新区结合实际,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划定河湖水系蓝线,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流;另一方面坚持“顺应河道自然演变与生态平衡”原则,融入“生态驳岸”理念,对已渠化或受污染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全面推进水系保育工作。截至目前,渭河防洪工程已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防洪标准提高至百年一遇;223公顷渭河滩面治理及137公顷沣河防洪治理工程已全面开工;165公顷新河入渭口治理、75公顷沣河滩面治理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设计,211公顷新渭沙湿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正在开展的渭河、沣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泵站项目,对新城范围内城市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部分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

——考核监测体系,衡量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标尺”。

为了客观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指导试点工作有序开展,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紧紧围绕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在试点区域、排水分区、项目地块、低影响单项设施分级设置远程在线监测设备,并结合数字模拟技术,对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进行综合“打分”。

同时,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还在考核监测体系构建中引入了“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着力打造“海绵城市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为海绵城市考核评估装上了“智慧的大脑”,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指导项目设计施工,让老百姓直观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

这些典型项目,既各有特色,又构成有机体系;既有效解决了地表径流和面源污染等问题,又因地制宜、务实管用;既发挥“点”的作用,又构成“面”上功能,最大限度实现了水与城市的和谐互动。

  (七)海绵城市离我们到底远不远?

海绵城市就像一场魔术,揭秘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它如此简单。看似“高大上”的海绵城市建设,其实每个地方都能够做到。

  ——南方城市建设海绵城市为了排涝,北方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干什么?

“城市病”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通病。“逢雨必涝”、“城市看海”也早已不分南北东西。对南方城市来讲,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是解决排涝问题;对北方城市而言,建设海绵城市既要解决排涝问题,还要解决雨水就地利用、雨水资源化问题。

城市产生的问题,本应由城市自身来解决。海绵城市就是要把大概率的小降雨留下来,把小概率的大降雨控制住,解决好城市生态和城市安全问题。

——海绵城市真的能杜绝“城市看海”吗?

对“城市看海”的原因,习总书记有一个精辟论述:水稀缺,“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水源的生态空间大面积减少,盛水的‘盆’越来越小,降水存不下、留不住”。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解决盆的问题、存的问题、留的问题。

盆的问题,就是通过规划和建设要求,将原来的大广场、硬质路面等,分解成以一块块小“海绵”,扩大涵养水源的总面积。

存的问题,就是通过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分步、分阶段吸收水分,最大限度地把水用起来、存下来。

留的问题,就是通过各种调蓄、集水设施,把方方面面的水收集起来,集中利用。

比如,2014年8月2日,突发短时强降雨天气。沣西新城同德佳苑小区内设置的两座雨水花园、两条生态滤沟。经监测,共汇集来自屋顶及地面径流雨水28.7立方米,溢流总量9.1立方米,雨水平均削减率为68%。其它区域雨水则由2.1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进行消纳,富余水量则溢流进入市政管网。整个小区无积水现象产生。

当然,分散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对经常出现的中、小降雨是奏效的,但在应对大降雨、特大暴雨时的能力也可能不足,许多情况下还必须利用传统的雨水管渠、泵站、调蓄水池等灰色基础设施,来共同应对错综复杂的城市雨洪内涝问题。

沣西新城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绿地等处富余雨水通过道路雨水边沟、雨水浅管、市政管网等设施,实现直接或间接全面收集调蓄,总调蓄量可达到300万立方米,完全可以应对极端天气下的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会不会花了大钱办小事?

成本问题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对此,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从一开始就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测算。

比如,传统城市公园移植大树、修剪灌木、植物浇灌、下埋排水管道、维护人工湖水体,平均造价多在500元/平方米左右。而中心绿廊选用乡土树木,选择野生草花组合种植,选择雨水自然径流、积存,用雨水回补景观湖水,用湖水浇灌树木,从而实现以用代换,每平米造价仅为300元左右。

再比如,在市政道路项目,将原有的雨水篦子改为侧向的雨水收集口,海绵城市设施设置在绿化带里,有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槽、砾石层、盲管等。道路的结构层不变,还是原来的灰土、二灰石、沥青面层,道路的单平米造价变化不大。正在实施的创业路项目,为确保路基安全,在收蓄雨水的下凹式样绿带两侧增设防水混凝土墙,采用定型钢模板滑模施工。增加的防水混凝土墙道路每延米的造价为800元,增加造价仅为道路总价的1%。

低影响设施有效进行雨水利用,大大缓解城市内涝,同时有效减轻市政管网的压力,减少市政管网的维护费用。

同样在建筑小区,海绵城市设施不会过多增加室外建设费用,反而收集下渗和回用的雨水可以用于绿化浇灌,降低维护成本,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北方极端低温,透水铺装会“生病”吗?

透水铺装在南方比较常见,北方比较少,原因是担心冻裂。其实,透水铺装就是城市的生态“呼吸器”:下雨时雨水渗下去,晴天时水气“吐出来”,不仅能降低地表温度,增加湿度,还能调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

西咸新区在施工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北方冬季气温条件,在铺装砾石层每隔2米设置透水盲管,雨水先渗透后导流,实现了结构不积水,避免了铺装冻裂,同时增加结构稳定性。

透水铺装已在西咸新区同德佳苑小区道路、总部经济园生态停车场、西部云谷道路和广场、沣西一校人行道等处广泛应用,铺装总面积达10万平米。虽然这几天寒流来袭,但所有透水铺装都运行正常。

一般的人行道路及景观铺装,采用透水砖面层、20公分砾石(建筑废渣)蓄水层结构方式,工程费用每平米约120元。对于消防通道、停车场等承重透水铺装,采用透水砖面层、18公分透水混凝土、20公分砾石(建筑废渣)蓄水层的结构方式,工程费用每平米约220元。透水铺装价格与传统铺装每平米80元相比,确实增加了一些费用,但效果明显,综合考虑水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还是值得的。

——这种公益性事业,建设经费从哪里来?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5亿元,且大部分为公益性质,没有直接收益来源,资金需求量很大。

西咸新区通过共建项目公司、捆绑优质项目、配备资源、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统筹使用财政、金融、商业等多种工具,调动市场力量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2015—2017年计划实施PPP投资项目4项,包括渭河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中心绿廊一期景观工程、渭河沣景路泵站及渭河天元路泵站项目。实施中,对渭河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渭河沣景路泵站及渭河天元路泵站项目整体打包;中心绿廊一期改扩建项目单个运作。目前,渭河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渭河沣景路泵站及渭河天元路泵站项目PPP融资已取得重要进展。

 ——海绵城市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们常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海绵就是让城市更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例如,采用透水铺装可实现步行不湿鞋,城市绿网的生态净化功能可有效削减径流污染,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不但使市民放心亲水,同时提高了城市饮水安全。采用滞水、蓄水及其他调蓄设施综合作用可避免道路积水,确保出行安全,防止城市内涝,保证城市运行安全,大大提高了市民生活安全指数。

再比如,新河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境内一条重度污染河流,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依据住建部2015年10月颁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新河下游规划建设了新渭沙湿地公园项目,一方面将湿地公园作为“天然雨水调蓄池”,将周边地块的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同时作为其补水备用水源;另一方面在公园内通过设置水平潜流湿地、生物浮床、生物格栅等生态修复设施对新河来水进行处理,净化后的水体一部分可营造怡人的湿地景观,另一部分排入渭河。该项目不仅实现了雨水的综合利用与地表水环境的改善,也为广大老百姓营造了“水清、岸绿、河畅、气清”的临水宜居型家园。

——新城区是一张白纸,好规划建设。老城区也能建海绵城市吗?

其实,这是大家的一个误解。按照国务院部署,新城区新建项目必须坚持标准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各项要求;对老城区而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也就说,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战略,既有上级的明确要求,也顺应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

旧小区的改造,可将原有小区的人行道、停车场等硬质铺装改为透水铺装,绿地改造为下凹式绿地。在局部位置增加地上或地下雨水调蓄池,用于雨水回用,有条件的情况下传统屋面可以改造为绿色屋顶,不仅能够滞留雨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还可以缓解城市热岛。

原有市政道路的改造,主要是改造道路的人行道铺装和绿化带,灵活增设雨水调蓄设施,将传统快排的方式改造为海绵城市缓释慢排。例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兴咸路进行了海绵城市改造,改造长度为1公里,主要作业区域为主车道两侧绿化带和人行道,不破坏原有雨水管道。将原有的绿化带改造为传输型草沟、生态滞留草沟及雨水花园三种形式的LID设施,传输型草沟主要用来进行雨水传输,生态滞留草沟及雨水花园从上至下设有覆盖层、换填层及碎石层。对渗透条件差的区域进行了40%砂 40%原状土 20%椰糠参配比例的土壤换填,对人行道进行了透、蓄水结构改造。简单改造后,该条道路达到了规划控制指标。

  ——雨水收集真的有那么大的价值吗?

雨水是宝贵的资源。西咸新区通过长时间的实际检测,已经掌握了一批数据资料。

西安地区年降水量平均约600毫米,按照沣西新城建设用地64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79平方公里计算,雨水可收集量为4400万立方米。如果全部利用,按4元/立方米计算,每年可节省约1.8亿元。

除了经济效益,海绵城市还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它可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并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化水平。

比如,沣西新城在中心绿廊附近做了一个250平方米的展示路,对雨水收集效果进行长期跟踪观测。其中,两次降雨非常典型。2015年8月2日2小时平均降雨量高达31.4毫米。展示路受水量8.8 立方米,观测汇集雨水约3.5立方米,雨水消纳率为60%。4月30日,2小时降雨量25.2毫米,展示路受水量7.1立方米,观测汇集雨水约1.9立方米,雨水消纳率为73%。几次降雨,中心绿廊水位也明显升高。也就是说,通过下凹式绿地和收、渗、蓄设施,雨水收集效果非常明显。

——目前,国内海绵城市建设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怎么在工作中落地、又怎么因地制宜创新?

这个问题涉及到设计、施工和验收三个主体。

对设计单位而言,核心问题是转变观念。也就是说,在遵循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按照住建部的《指南》,以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调蓄的系统治理的思路,根据每个地块的排控指标,因地制宜提出具体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这方面,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设计导则、技术指南、标准图集,从规划层面超前引导和管控辖区各类项目。

对施工单位而言,核心问题是创新工法,既要解决建筑主体和道路主体的结构防水问题,还要保证低影响设施的透水、保水功效。这方面,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运用了不同的工法和创新工艺,对道路结构主体采用防水砖墙、防水土工布、钢筋混凝土墙等多种方法进行保护,对建筑单体采用防水土工布、渗排水板等措施保证建筑主体安全。对于绿化带的土壤,采取局部换填的办法,既有椰糠也有砂石和黄土,既解决了透水问题,也解决了保水问题。对于景观工程,主要是解决植物的适应性问题,以及低影响设施和景观效果的融合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怎么验收,在当前是一个空白。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正在和陕西省质监总站联合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定额。这项工作,是基于沣西新城一直以来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材料、机械投入情况全程记录汇总和统计分析,具有比较扎实的实践基础和良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所有的问题都是转变观念、因地制宜的问题,也需要马上就办、创新探索。

(八)“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在西咸新区,即使最近“怪兽级”的寒流肆虐,我们也能感到那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似乎看到了来年的草长莺飞。“五年大变样”,西咸新区改变的是发展形象,不变的是田园风光。

在这里,绿色规划构建城市生态本底,让广大居民推窗见景、出门进园;在这里,绿色增长依托国家级云计算示范试点、省级信息产业园、交大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科学城、丝路风情小镇等项目,打造科技园区升级版,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这里,建设绿色宜居家园,打造总里程500余公里的地下管廊,干热岩供暖、太阳能综合利用及绿色建筑等先进技术,让城市更低碳、发展更绿色。

(九)“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三五”奋斗目标,更是全省3700万干部群众共同的期待和愿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西咸使命,首在创新。创新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发展质量,西咸新区愈加坚定而自信。

海绵城市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西咸人既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执行力,也有愚公移山的智慧和毅力。建设海绵城市,倡导生态文明,助力美丽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力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 2015 www.sxyjyl.com  (c)2014-2016 陕西源景园林有限公司{  陕ICP备14012684号-3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13709183534